许振超出生于山东荣成一个工人家庭,1974年,他进入青岛港当码头工人。1984年,34岁的许振超被选为青岛港第一批集装箱桥吊司机。
从踏入桥吊驾驶室的那刻起,许振超就有了一个远大的主意:“咱当不了科学家,但可以做个能工巧匠,相同无愧于年代。”正是这个质朴的信仰,支撑他在一般的岗位上不断寻求杰出。从初涉集装箱桥吊操作的一般工人生长为职业领头人,他用实践举动诠释了“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的深入内在。
回望刚刚成为桥吊司机的那一年,有一次,仅有的桥吊产生毛病停机了。因为其时桥吊控制板的核心技能把握在国外厂家手里,企业只得高薪延聘外方专家来修补。
面临咱们都没触摸过的技能难题,许振超挑选知难而进。他每天下班都会带着备用的控制板,回家后一遍一遍拆开、拼装,仔仔细细地观察学习控制板的内部结构并测验记录下来。
桥吊的体系言语都是英文,这对只需初中文化、没有学过英语的许振超来说,难度可想而知。但许振超毫不泄气,买来英汉词典,下班后就一边啃单词,一边研讨电路图。
为霸占难题,许振超重复实验,每一道工序、每一步操作,都要问个为什么。前前后后用了4年时间,他总共研讨了12块模板,终究依据什物电路板完结了整整两大摞完好翔实的电路图。
凭着这股劲儿,他逐步把握了各类桥吊的技能参数和设备功能,成为修正精细部件的行家里手。
不止于此,从业以来,许振超从始至终坚持自学,家里与机械、电气有关的书本、报刊等摆满了书柜,仅高校教材就有50多本。他读过的各类书本有2000多册,写了近80万字的读书笔记。
功夫不负有心人,许振超学出了名堂。2006年,他和团队在进行了两年的技能攻关后,成功施行集装箱轮胎吊“油改电”技能改造,填补了该范畴的空白,年节省出产所带来的本钱2000万元,完结了大气污染零排放,在职业界引起强烈反响,国内外其他港口和码头纷繁仿效。
为了建立码头工人的新形象,许振超给大伙儿定下了“人人练技能、人人有绝活”的规则,自己也在岗位受骗标杆、作榜样,练就了一钩准、一钩净、无动静操作等基本功。
有了绝活就勇于向国际纪录叫板,2003年4月27日,在“地中海法米娅”轮的装卸作业中,许振超带领团队以每小时单机功率70.3天然箱和单船功率339天然箱的成果,初次打破国际集装箱装卸纪录。尔后的数十年里,许振超团队的脚步从没有停歇。
执着寻求,不断自我打破,许振超团队先后8次改写集装箱装卸国际纪录,使“振超功率”成为港航界的一块“金字招牌”。“有一次,一艘外轮以为装卸时间会很长,没做好离港预备。成果出乎他们意料,咱们很快装卸结束,告诉他们可以离港时他们十分惊奇。”许振超说,“码头工人有必要想尽办法进步装卸作业速度,这是咱们的责任。”
自许振超大师技能作业室建立之后,许振超更有了无限的斗争热情,他带领团队环绕码头安全出产需求,展开科技攻关,继续破解安全出产难题。
曩昔,在集装箱被桥吊吊具抓起上船前,有必要把衔接集装箱与拖车的锁解开,也便是进行摘锁垫作业。这项作业需要码头工人站在集装箱拖车周围,为通过的车辆拆装锁垫,3米高、10米长的拖车来回络绎,工人安全危险很高。
“咱们能不能做一个更显眼、更独立的锁垫区域?这样拖车运转也更有序,摘锁垫的工人们作业起来也更定心。”许振超说。
有了主意就马上举动,许振超与几位搭档开端了脑筋风暴:“首先要显眼,让拖车司机一眼看得到。”“最好做个相似‘站点’的设备,人、垫子筐都有更标准的方位。”“统筹些遮风挡雨吧,夏天阳光那么强,咱们都辛苦。”工友们你一言我一语,设想出了阻隔亭的原型。
自主规划拼装的阻隔亭正式使用后,得到了现场员工的一起好评,并在出产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一致的作业方位、摆放形式,与拖车定位、LED提示器等多个环节一起构成了集装箱智能操作体系的重要一环。
这仅仅是许振超带领团队精雕细镂、研究揣摩的一个缩影。现在,许振超已带领团队申报108项国家专利,完结998项技能革新项目,为提高港口装卸功率贡献了更多科技力气。
许振超不仅在自己的作业岗位受骗标杆、作榜样,更致力于团队建造和技艺传承。他培育了一批优异的码头工人,不断鼓舞着一代又一代工人应战极限、寻求杰出。
蹤浩然便是这儿面的典型代表。现在已是青岛港前湾集装箱码头有限责任公司操作三大队机械队长的他,1995年刚参加作业时,就被分配到了许振超担任的团队里,其时的岗位是轮胎吊操作工。
“那时,我就跟许队长确保,作业肯定没问题,肯定能干好这个活儿。但许队长当场就批评了我,他说没问题便是最大的问题,安全问题要时间铭记于心。”蹤浩然说,这句话印刻在他的心里,直到现在还很受用。他还将这一理念常常讲给团队里的员工,并想让他们引以为戒。
蹤浩然回想,在2003年团队第一次破纪录之前,许振超带领他和其他成员重复操练一些要害技能环节。其时他被安排在一个很重要的岗位,许振超常常关怀鼓舞他。“许队长其时常常叮咛我一些要害的技能方法,还吩咐我别严重。”蹤浩然说。
“我常常劝诫年青学生,只需踏踏实实做实事,立足于实际才干有所收成,不然一切都如海市蜃楼。”许振超说,他从港口最一般的工人做起,在港口底层的磨炼,为他的生长积累了丰厚经历。
“从肩扛手抬到完结机械化再到自动化,我见证了青岛港几十年的改变,这既离不开国家的支撑,也离不开码头工人的尽力。”许振超说,“咱们要继续加大对技能工人的训练投入,培育一专多能型人才,为建造国际一流海洋港口贡献力气。”
许振超的每一步都走得坚实而有力。他用实践举动证明,不管起点怎么,只需勇于寻求、勇于创新、不懈斗争,就能在一般的岗位上创造出特殊的成绩。